紐約確實是一個購物的天堂,每個人心所向往的大牌唾手可得。然而從第五大道到時代廣場,從梅西百貨到某個不知名的小店,記者和一位業(yè)內的朋友依舊兩手空空;蛟S太挑剔,總無法產生在國內逛街時邂逅某件自己喜歡的服裝時的那種興奮。平淡無奇的設計,做工一般的質地,讓人找不到遠渡重洋來購買的理由。當然也有來自阿瑪尼的驚艷,但不菲的價格標榜出其高貴的姿態(tài)。
到奧特萊斯血拼,成為大多數中國人在美國不可或缺的經歷;ㄉ蠋资涝,甚至十幾美元,就可以擁有一件名牌服裝,這足以讓人心動,盡管服裝里面的標簽上明白無誤地寫著“Made In China”。當顧客們手拎大包小包走出奧特萊斯,帶著疲憊而又滿足的神情,很難讓人分辨其滿足感究竟來自買到了中意的服裝還是過了一把品牌癮。
紐約毫不掩飾對品牌的推崇,以及人們對品牌的欲望。雖然同樣的價格在國內可以買到式樣更美觀、更舒適的服裝,但因為它們不是CK,不是POLO,不是TOMMY,于是我們舍近而求遠。
正如杜鈺洲所說,中國不缺乏最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我們可以為一流的品牌做加工,為這些品牌標上“Made In China”,但我們始終都站在它們的身后,第五大道上沒有我們的聲音。何時外國友人以購買到一件中國品牌的服裝為榮,那就意味著紡織強國的真正到來。結束語
“Made In China”這個被廣泛運用的詞匯,如今演變成“Made With China”,這意味著中國制造已成為世界各國產業(yè)分工中的有機一環(huán)。但一些積極進取的中國人從不滿足于此,他們一直朝著“Created In China”邁進。紡織業(yè)作為中國傳統優(yōu)勢產業(yè),或許可以成為“Created In China”的突破口,我們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來源:中國紡織報
最新文章
點擊排行